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2015济宁市特色乡村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圆满落幕

2015-07-10 16:00:22 来源:

评论

  

 

  近年来,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所辖各县(市、区)认真落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开拓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途径一系列要求,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建成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乡镇(街道)。为充分展示特色乡镇(街道)魅力,7月6日至9日,由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互联网管理办公室主办,齐鲁网济宁频道承办的“走基层、看特色、展亮点”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

  本次采访活动全面介绍了各县(市、区)的特色乡镇(街道),全方位展示了乡镇(街道)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经济发展情况,民生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在新常态下乡镇(街道)工作中取得的亮点和经验做法等。

  7月7日上午举行的授旗仪式结束后,记者们先后赴曲阜市、汶上县、梁山县、嘉祥县、泗水县等地进行实地采访。

  曲阜:以儒为魂 全力打造“文化国际慢城+美丽乡村”复合型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

  

 

  在曲阜市石门山镇梨园村,刚进村头,记者就被舞刀弄棍的场景吸引,因为正在悉心研习中国武术的,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来自瑞典的马克告诉记者,他来梨园村已经8个月,之所以选择学习中国武术,是因为他觉得中国文化“很有趣”。梨园村于去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开展了村庄仿古改造、道路硬化、沟渠清理、改厨改厕、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工作。现在村里的房屋都按照北方明清传统四合院进行了仿古改造,免费为村民改厨改厕,门前屋后栽植绿化苗木,家家户户达到了美洁庭院标准。

  地处曲阜最东北的周庄村,是石门山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的重点,依托黄山景区及三县交界等优势着力打造随农家俗、学农家活、识农家事、住农家房、吃农家饭为一体的宜居宜游生态旅游村。自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该村把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作为突破口,全面落实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同时按照“三清四改五化”标准对村内进行了彻底整治,深入开展了“孔子大讲堂 走进周庄”、全民修身全民守法等活动,让百姓学礼、知礼、明礼。百姓居住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文明水平、“诗礼周庄”的浓厚氛围也明显提高。周庄村主任介绍称,周庄将抢抓曲阜市建设文化国际慢城的机遇,凝心聚力、苦干实干,高标准完成诗礼周庄的建设任务。继续完善村内大绿化工作,设计配套文化性、参与性强的景观设施,打造穿林见村、村中绿树成荫、院内繁花似锦的村庄,使之成为乡村休闲度假和体验民俗文化的最佳生态村落;充分借助村庄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容易集聚人气等特点,积极发展农家乐和旅游产品、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既能打造能让群众发家致富的“聚宝盆” ,又能吸引更多游客,停下来、慢下来、欣赏乡村风光、体验乡村生态;扎实开展全民修身、全民守法教育实践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和法律法规,潜移默化的引导群众学文化、用文化、学法守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深度挖掘文化,为诗礼周庄的提档升级提供强大的支撑。

  在民俗文化村吴村镇葫芦套,记者们吃地道曲阜煎饼、踏青石斜径,感受古风古韵,一位记者坦言:“可观可看可感可品,美得立体。”芦套民俗村坐落于气势磅礴、风景秀丽的“龙山”南首,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庄区域面积3000亩,现有农家院落75个,其中空闲院落23个,房屋结构多为石砌、土坯老房,相当部分保存旧貌遗迹,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手工、制造、加工技艺精湛,民风民俗特色鲜明。现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初步完成旅游发展规划的制作,完成60个院落房顶的仿古漆瓦,30个院落外墙的仿古粉刷,8000平方米的石板路铺设,2000米的环村水系建设,2000米的村内线路铺设,140米的休闲长廊建设,300米的坝堤路面建设,5个景观小广场建设,1个仿古石门楼建设,2个景观门楼建设,1个仿古亭建设,2处水域的护堤加固建设,1处亲水乐园基础设施建设,3处作坊院的打造建设及部分人文、自然景观建设等。目前,该民俗村已初步打造成了集游、购、娱、体、营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据了解,2015年以来,曲阜按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培育、示范带动、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部署要求,以建设全国第一个文化国际慢城建设为核心,赋予美丽乡村建设新的理念模式,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和文化国际慢城建设,以儒为魂、高端定位、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正全力打造“文化国际慢城+美丽乡村”复合型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

  汶上:儒释圣地 生态水城

  汶上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源远流长,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素有“千年佛都、儒释圣地”之美誉。

  汶上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蜚声中外,唐朝时即为礼佛圣地,耸立在县城北部大宝相寺内的太子灵踪塔建于宋代,1994年在修葺宝塔时,从隐匿的塔宫出土了避世800余年的金棺、银椁、佛舍利等佛教圣物,一时间轰动海内外,汶上也因此有了“千年佛都”的称誉。

  汶上儒家文化积淀厚重,公元前501年,伟大先哲孔子初仕汶上任中都宰,他制礼仪、行教化,兴水利、劝农耕,留下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千古佳话。。汶上历来地灵人杰,仅明朝嘉庆、万历年间,就有路迎、王杲、吴岳、郭朝宾等四人在朝中任尚书,留下了“小县不大四尚书”的美谈。

  汶上运河文化影响深远,历史上曾是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明朝初年,为疏通淤塞的运河河道,工部尚书宋礼采纳汶上农民水利家白英的建议,修建了“引汶济运南旺分水工程”,被誉为“北方都江堰”,毛泽东盛赞此工程“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在大运河整体申遗过程中,汶上县作为重要节点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

  汶上县着力打造“上善汶上”道德品牌,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 “好客山东 德润中都”、“上善汶上 小事微赞 小事微劝”等活动,倡导诚信、友善、敬业、孝敬、正义的道德风尚。在全县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成立了“我爱汶上”志愿者协会、佛都志愿者协会等5个志愿者协会,建立了800余个志愿服务站。2014年,汶上被评为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同时获得第四届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义桥镇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深入开展“美德新星耀农家”活动,扎实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县内村庄都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一大批“山东好人”、“济宁好人”纷纷涌现。文化改革发展活力增强,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显著,该县推荐歌曲《北京时间》荣获全国“五个一”精品工程奖,是济宁市唯一入选国家精品工程的作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三下乡”、广场舞普及、千场大戏进农村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扎实有效。2014年,汶上成功承办了第七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暨山东省第五届戏曲红梅大赛,并成为该项赛事决赛的承办基地。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矛盾困难增多的严峻形势下,汶上县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牢牢把握“求突破、争进位”总要求,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今年1—6月份,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亿元,同比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5亿元,增长1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67亿元,增长11%。

  梁山:特色农业成规模 民富村美显风流

  7月8日,记者走进马营镇,瞬间就会被眼前的瓜果所惊艳。一串串晶莹的葡萄快要压断了枝丫,令人垂涎;一个个金黄的韩国梨快要坠落到地,惹人眼馋;一个个滚圆的西瓜安逸地躺着,俊俏喜人。据薛屯村农户介绍,通过种植葡萄,近年来人均纯收入已突破1.5万元;今年形势更好,收入更为可观。马营镇葡萄种植面积达1800余亩,主要品种有巨峰、京亚、紫珍香、晚红提等,2007年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3年12月获得绿公食品认证,注册了“浒泊”牌商标,美国红提在2014年全国第十一届林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银奖。由于引入了巨峰、京亚、紫珍香、晚红提等优质品种,又采用了套袋、生物驱虫、嫁接等新技术,产量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现已种植葡萄1800多亩,亩产6000-8000斤,每斤3元左右,每年为当地农民带来收入3000多万元。葡萄已成了马营镇的金字招牌。目前,该镇七成以上农民摒弃传统种植模式,“农”门里面念“特”经,唱响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的好声音。

  近年来,梁山县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建成14万亩示范方,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2014年成功创建成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主体功能区理念完善发展农业规划,规划实施了沿黄(河)、沿运(河)、滨湖“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六大特色农业示范区”,重点培育“十大优质农产品”。农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02家;规模化种养基地340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86个,数量均居全市第一位,成为国家、省级绿化种植养殖基地。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土地托管模式、农民小老板入股企业经营模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7.4万亩,经验受到国家、省肯定和推广。小尾寒羊、青山羊、食用菌、小尾寒羊4个产业列入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鲁西黄牛”、“梁山青山羊”、“梁山黑猪”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嘉祥:以孝德文化促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促以孝治村

  在嘉祥县万张镇忙店村,记者看到村庄内的15条街巷分别以孝顺巷、和睦街、感恩巷、行礼街等进行冠名,着力突出了“孝亲”、“行礼”、“和家”的主题思想。按照“街街有文化、路路闪亮点”的要求,建立了“礼孝大道”。在“礼孝大道”内以礼孝文化建设为主线,以礼孝故事、醒世名言等为主要内容,以文字、图片、石雕等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发展“墙体文化”,打造了一条集观赏性、思想新、教育性于一体的文化长廊,让老白姓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如何行善尽孝,营造了“人在画中走,在家侍亲尽孝、出门彬彬有礼”的良好风气。该村将孝德文化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通过五个方面“以孝治村”,即通过营造村庄孝文化环境氛围树孝风;通过制定孝道制度定孝制;通过设立孝文化学习室开孝堂;通过定期评选孝星推孝范;通过典型行为做孝事,使该村成为孝德文化传承的典范。2009年8月,被中华慈善协会评为全国孝心示范村。

  

 

  位于嘉祥县纸坊镇境内的九顶山老年产业基地是由嘉祥县人民政府、山东欧隆投资置业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惠民工程。该工程根据国家产业导向,结合嘉祥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以老年产业为核心的休闲养生综合项目,并伴随推进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以“山水、园林、明月”为设计主题,强调“山水、园林、民俗文化、养生文化”的四大设计主旨,定位打造集“医疗养生、休闲度假、体育健身、农业观光、中医保健、酒店会务、综合商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端养生养老新型生态城镇社区。孝贤文化公园整体规划占地800亩,以展览馆、曾子研究院、老年大学,反映孝文化的景点、景区等文化教育设施,文化遗址等为重点,旨在继承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丰富的思想道德财富。老年产业园区总占地 3600亩,建筑面积160万㎡,总容纳20000名老人入住,园区总体呈现园林式布局,与周边山势形成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养生休闲佳境。2013年部分项目开工,2014年具备第一批老年人入住条件,整体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基本建成,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

  据了解,嘉祥县现辖12镇1乡、2个街道,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87.4万。文化底蕴深厚。是宗圣曾子故里、“中国石雕之乡”、“中国唢呐之乡”、“中国鲁锦之乡”,有被誉为“汉代历史百科全书”的武氏墓群石刻和曾庙、青山寺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水:儒学讲堂遍乡村 群众学习效果好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泗水县确定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乡村文明的工作思路,聘请国内、省内专家学者担任教师,率先开办“乡村儒学讲堂”,以“孝”、“礼”为主题,以尼山圣源书院为依托,以“不讲天边讲身边”的授课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圣水峪镇北东野村就是最早开办“乡村儒学讲堂”的村庄之一。在北东野村,在村垃圾箱旁装车的村环境保洁工老赵告诉记者:“以前我要开着车满村拣,村里的垃圾箱形同虚设。如今,人们按时将垃圾打包入箱。”镇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全镇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8%,信访案件同比下降35%。如今,各村出口伤人、酗酒搓麻将、动手打架的人明显减少了。官庄村乡村儒学讲堂于2014年4月新建,建筑面积9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余人听课。官庄村乡村儒学讲堂开办以来,共开课30期,深受群众喜爱,每次听课群众都达90余人,人数多的时候达到120余人,很多群众都自己拿着马扎来听课,还有很多群众站在讲堂后面来听教授讲课。除正常开展儒学讲堂外,还利用村内的广播喇叭,每天播放《论语》、《弟子规》等儒学著作和《跪羊图》等道德歌曲。为了配合儒学教育,在村里设立了传统文化宣传栏。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习积极分子发放奖品,激发了群众学习的热情。

  

 

  圣水峪镇“乡村儒学讲堂”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乡村儒学现象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年度创新典型案例。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作出批示并到该镇调研指导工作,光明日报社总编何东平,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马平昌等多位领导到官庄村调研指导工作,并对开展乡村儒学讲堂给予了厚望。

  为让更多群众听讲受益,泗水县顺势而为、抓点带面,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创办更多的“乡村儒学讲堂”,实施“全民教育工程”。不到两年,当地就办起“乡村儒学讲堂”36个,开课300余场次,听课群众达40000余人次。

  山东省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济宁市委宣传部负责同志,济宁市互联网管理办公室负责同志及曲阜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了本次活动的授旗仪式。济宁市有关县市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同志、有关街镇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在各县市及街镇的活动。

  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走进孔子杂志社、中国经济时报、山东商报、齐鲁晚报、经济导报、新华网、中国网、中青网、大众网、中国山东网、鲁网、齐鲁网等来自全国重点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和济宁市重点媒体的记者近40人参加了采访活动。(孙雁冰)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8-2015 xdj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山西信息港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sxxxg@001306.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