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九旬老兵:后腰的伤疤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历史
2015-08-31 14:23:58 来源:
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29日电 (李英)1942至1945年,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打通抗战“输血线”,中国远征军出征滇缅印,与盟国军队合作抗击日军,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此间8月27日,记者走访了居住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九O团的黄顶跃老人。老人今年95岁,祖籍四川威远县。1941在家务农时被抓壮丁入伍,被编入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奔赴滇缅印战场,成了一名炮兵。
“这个炮是筒子,这个炮弹走这里甩进来,这个炮筒里有底火,一甩进来,两个火对火,炮弹就打出去了。”
时隔这么多年,老人仍“业务熟练”,不时地用手比划,述说打炮的情景。
身处战场,随时随地都会牺牲,阴阳两隔。
“有一次他在前头,我在后头,忽然就听到‘嗖’的一声,我赶紧往后退,战友没来得及,子弹打在他身上,穿心而过,死在我面前了。”
顾不上埋葬战友,从战友遗体上跨过,勇往直前。
“必须要有勇气,没有勇气你不敢前进呀。同时还要机智灵活,好比机枪在那边打,你就该走这边,不能对着那机枪射口走。战略战术多,一要听指挥,二还要自己机智,才能减少牺牲。”
几年的烽火历练,黄顶跃自己总结了些战略战术,尽管身经百战,却没有丧生。
1945年,抗战接近尾声,黄顶跃参加了云南保山保卫战。在激烈的炮火中,黄顶跃所在的炮营被敌人的炮弹击中,他也因此受伤,至今伤痕仍清晰可见。
“打炮的都知道要炮找炮,要对着敌人的炮窝子打,才能确保我们的胜利。当时我们的炮阵被敌人的炮找到了。一个炮弹飞过来,只听到炮响,我们这边的人都倒了,啥都不知道了。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里头上药了。”
那次伤到了后腰,在后方休养了几个月还没完全好。“到现在,身体里有个包。这就是法西斯的侵略中国的证据!”
老人时不时会抚摸一下后腰的伤疤:它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历史。
抗战胜利后,1948年西安解放时,黄顶跃和战友们投诚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西北五省的解放战争,并于1950年随王震将军来到新疆哈密开发建设。
1960年黄顶跃被抽调来到博尔塔拉州温泉,就地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八团。1989年投奔出嫁的女儿来到九O团居住。几经周折,黄顶跃的档案丢失,至今还不是“兵团职工”。
“我生活蛮好,可以过得去,国家照顾我一些生活费,几个儿子给一点,可以过去,比以前好得多,相比起来,我们现在到天堂了!”
已是儿孙满堂,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幸福满足。
当年穿过的黄军装、解放西北五省时发的纪念章,却被老人珍藏,做为永久的荣誉和怀念。
70年时光流逝。如今我们国富民强,屹立东方。回首当初的烽火岁月,黄顶跃告诫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只要是中国人民,尤其是当过兵的,永远忘不掉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残酷!”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责任编辑:]